图文+案例解读: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典型应用——虚拟电厂

信息来源:电力那点事儿   发布时间2019-03-28   浏览(8224) 点赞 分享到:

  近日,冀北虚拟电厂示范工程试点建设任务正式启动,一期示范工程以秦皇岛为试点,后期将扩大至张家口等区域,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打造“样板间”,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落地。

  什么是虚拟电厂?

  随着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虚拟电厂成为一种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区域性多能源聚合模式。

  虚拟电厂的提出是为了整合各种分布式能源,包括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装置等。其基本概念是通过分布式电力管理系统将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装置聚合成一个虚拟的可控集合体,参与电网的运行和调度,协调智能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虚拟电厂主要由发电系统、储能设备、通信系统构成。

  在新兴领域,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在统一感知、实物ID应用、精准主动抢修、虚拟电厂、智慧能源服务一站式办理、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为电网企业和新兴业务主体赋能。以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为例,对于可以应用入口将能效服务共享平台、省级客户侧用能服务平台、新能源大数据平台、车联网、光伏云网、智慧能源控制等系统,发挥规模化集聚效应;对外则可为各类新兴业务主体统一提供并网、监控、计量、计费、交易、运维等平台化共享服务。

  依据国网规划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内容包括提升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打造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能源生态体系等11个重点方向。尤其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方面,国网提出将用市场办法引导用户参与调峰调频,重点通过虚拟电厂和多能互补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的友好并网水平和电网可调控容量占比,基于电力市场实现集中式新能源省间交易和分布式新能源省内交易,缓解弃风弃光,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2018年10月,由国家电网主导发起的两项“虚拟电厂”标准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立项,成为全球这一领域首批国际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虚拟电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电厂,而是相当于一个电力“智能管家”。能在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有间歇性时,通过储能装置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稳定、可控的“大电厂”,便于处理与大电网之间的各种关系。

  原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

  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基础保障。分布式能源使得并网主体既是发电方、又是用电方,电网运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虚拟电厂”将为破解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传统电网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成为趋势。

  国网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宣元

  所谓虚拟,体现在它并不具有实体存在的电厂形式,却真有一个电厂的功能,而且是远超传统实体电厂的功能,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中发电厂之间、发电侧和用电侧之间的物理界限。它是互联网+源网荷储售服一体化(即电源、电网、负荷、储能、销售、服务的聚合体)的清洁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对多种分布式能源进行聚合、优化控制和管理,为电网提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并能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气工程博士、森德里克公司全球技术与产品部副总裁王兴

  虚拟电厂是一个看不见的电厂,是一个分散的能源聚合体。在这个聚合体中,电力用户是消费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比如一个拥有电动汽车的用户,晚上电力相对富余、电价也较低时给汽车充电,白天电力相对紧张、电价也较高时可以卖到电网。在这样一个聚合体内,发电和用电通过自我调节保持平衡。

1553758967134004684.jpg

1553758984744070640.jpg

1553759001447064109.jpg

1553759030259062921.jpg

1553759047009072914.jpg

1553759062212084586.jpg

1553759080462014784.jpg

1553759101384046802.jpg

1553759119853090827.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