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银练当空舞

信息来源:玉林供电局 黄拥政 高小燕   发布时间2017-05-26   浏览(1958) 点赞 分享到:

陈健文,凭着对输电事业“始终不渝的热爱,日复一日的专注,天长日久的钻研,持之以恒的传承”,荣获2017年广西电网公司“广西工匠”。

“热爱”,是他从事输电线路22年的动力

与青山为伴,与虫草为伍,在陈健文眼里,输电线路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充满挑战和乐趣。从08年百年一遇的冰灾,连续奋战50多天,完成灾后修复;在抗冰保电期间,老父亲心脏病发作住院手术治疗,直到回家才知晓;还有14年威马逊、15年彩虹……更不谈无数个节假日仍奋斗在工作岗位,全因他喜欢完成任务后的那种满足感与喜悦感,那种战天斗地,克服饥渴,战胜崇山峻岭,守护万千条银线,守护万家灯火带给他的满足感与喜悦感。工作之余,他喜欢欣赏巡线路上经过的绿绿葱葱的树林,山间的淙淙流水,让人心旷神怡,有说不出的惬意。

“专注”,让他从迷茫到专业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技能专家。在跟随师傅巡线运维的过程中,陈健文意识到单靠一身牛力是不能干好线路工的,专注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是王道。工作中,他主动学习运维、验收规程规范以及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工作之余,他如饥似渴地自学输电线路测量知识;把握各类技能培训、技能比武的机会。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有了一些的经验沉淀。比如,输电线路检查验收时,对于非抽检铁塔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能凭耳听敲打塔材判断是否有螺栓松动,他在工作中经过不断地学习、揣摩和总结,不但能够判断螺栓是否松动,还能判断出哪个位置的螺栓有松动,做到了精准定位。从2012年的助理级技能专家到2016年的一级技能专家的成长过程,让他尝到了专注的甜头,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的信心,也促使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线路工作中。

“钻研”,练就了他独有火眼金睛和独到金刚钻

在关键的时候,这些“独门秘技”就派上了用场。如,输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时,他可以根据塔形、绝缘子片数、保护角以及杆塔所处位置的地形、闪络痕迹就能初步判断出雷击类型及造成的影响。

2003年春夏之交,一条35kV线路因雷击导致防震锤处导线损伤,作业人员正准备坐导线飞车出去修复,他观察了雷击放电痕迹,判断出导线不但在防震锤处损伤,悬垂线夹处也有损伤,果断制止了作业人员的飞车修复工作。后来在打开悬垂线夹检查时,导线因承受不住晃动而断落,从而避免了一起高空坠落人身伤亡事故。

输电线路途经高山大岭,地形复杂,很多测绘点是无法通过正常测量得出,需要经过多次绕测、重转、利用矩形法进行测量。对输电线路测量,经过多年摸索,他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操作办法。比如输电线路导线弧垂与杆塔倾斜测量,一般测量人员完成测量就需要20-30分钟完成,他的最快纪录是8分12秒,并能将数据计算出来。记得2009年新建的220kV玉力线临近投运时间,必须在当天将导线弧垂测量出来,由于玉力线杆塔高,档距小,驰度不大,很难找到准确的切点,换了几拨人也测量不出来。外地出差的他临危受命,利用“档侧法”进行绘测,顺利完成任务。

陈健文喜欢捣鼓一下小创新、小发明。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与同事一起研究发明了线路智能计算器,将复杂的线路测量数据批量计算,并自动比对结果,这个成果获得了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和南网公司二等奖。制作的送电线路杆塔拉线培训装置,目前已在区内推广使用,按每年输电、配电员工考评约6000人次计算,可节约时间1800小时,节约钢绞线81000米,并大大降低培训中发生高空坠落的风险。研发的带电更换大跨越、大转角耐张双联绝缘子卡具,很好解决了牵引力过大,绝缘子因转角角度不平衡难以更换的难题。

陈健文线路测量中.jpg
陈健文线路测量中

“传承”,让更多输电人孜孜不倦地追逐技能

技能重要,经验重要,传承下去更重要。多年来,他多次参与广西电网公司输电专业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标准、试题库及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2011年他制作的《送电线路登高作业》获得广西电网公司优秀课件奖。2014年参加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培训PPT教材评审。先后被聘为广西电网公司高级培训师、评价师。在他的带动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输电管理所有1人晋升为技术专家,2人晋升为技能专家。

从一名懵懂青年成长为南网一级技能专家,陈健文始终秉持“在岗位上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这一从业理念,专心、专注把每一件事做精、做细、做实,将自己的技能与经验传授给更多的输电人。

相关文章